全球速递!以一所学校激活村庄的精神文化生活——河南川中幼儿园和川中社区大学走访小记
在河南辉县,有一所奇葩的乡村幼儿园。它只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,却办出了大城市的水准,成为河南省示范幼儿园。不仅如此,它还把自己的“围墙”打开,建起了“社区大学”,连续10年来组织周边村庄的留守老人们学习、开展文化活动,成为乡村精神文化振兴的一面旗帜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它,就是河南省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(简称“川中幼儿园”,因其坐落于群山环抱的侯兆川中)和以它为主体建立的川中社区大学。
“川中教育实验”之所以吸引我们长途跋涉前来一睹芳容,是因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在长期关注教育公平(以乡村教育、流动子女教育、反对超级中学为代表的极端应试体制为主要抓手)和教育创新(以Life创新峰会为主要载体)的基础上,也开始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平民教育、学校外教育、教育与社区的深度融合。实际上,日前在长沙举办的
第七届教育公益组织双年会
也凸显了整个教育公益界对这些方向的关注。
“川中教育实验”面对的社区土壤不可谓不贫瘠,如中国大多数农村地区一样,典型的“乡弱村空”。我们走访的两个村庄,留在村里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,连中青年女性都极少。在社区大学开办之前,老人们在接送孩子和农活之余,不是无所事事地晒太阳,就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。乡土文化日微,曾经紧密的邻里乡亲、甚至宗族文化正变成城市般的孤岛。在教育方面,老人们仅能照顾孙辈们的基本生活,对现代教育理念缺乏感知,无力为孙辈提供足够的精神支持、与学校进行高质量的家校联动。
以11位幼儿教师为班底,川中社大主动打开校门、“推倒围墙”,把留守老人们组织起来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、娱乐、教育活动,形成了美工、音乐、戏曲、舞蹈、生活与健康、育儿知识、本土历史文化、生活叙事与表达等系列课程,每周二和周四下午上课。并在过去三年中,化疫情带来的困难为机遇,把社大从集中上课推向了深入多个村庄的“驻村学堂”。
川中社大的另一个尝试,是从留守中青年女性和积极学员中开始发展和培养本土讲师,崔海青、刘改香等已经成为社大聘任讲师,勾玉凤、赵海萍等成为本村学堂聘任讲师。虽然这样的尝试还开始不久,但已经收到初步的成效,反映出社大向更本土、更可持续方向上的积极探索。
川中社大非常重视对本土资源的挖掘。除了本土人才的培养,她们的课程内容非常接地气。例如,手工课的材料都是普通的生活剩余材料,如空饮料罐、玉米皮儿等。再如,她们特地聘请本地讲师开设了“侯兆川历史文化”课。
社区大学让老年村民们有了新的生活可能。笔者访谈的几位老人,由衷地为社区大学点赞,“现在每天都盼着来社区大学上课”,“村里整天打牌打麻将的人少了”,“带孩子能带得更好”。
当然,看过川中社大及其两个驻村学堂后,笔者也听到部分同行伙伴的“失望”——这个社区大学更像一个老年学校和老年社团,与想象中的“大学”很不一样。例如,似乎还没有开展读书和讨论,没有与村庄公共议事的结合,也还相对依赖于优秀教师的带动,没有看到想象中的“村民主体意识”……
然而,如果充分考虑到乡村社区“精神土壤”的贫瘠,考虑到留守村民的构成,考虑到中西部地区乡村本土资源的匮乏,我们必须承认,“川中教育实验”已经在短短的10年之中,走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如果说川中社大在上述方面,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,那么川中幼儿园这个乡村幼儿园不折不扣地令人大吃一惊。不管从硬件设施、教师团队、还是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等角度看,这都是一所堪比大城市一流水准的幼儿园,不愧是河南省示范幼儿园。
(幼儿园操场一角)
造访川中幼儿园的时候,正值放学,我们惊喜地看到川中的家长们可以进入学校和班级接孩子,老师、家长和学生互相自然地招呼、问候、交流。与其它学校放学时一干家长拥挤在校门口的画面相比,这种自然温馨的场面真是令人感动。
不仅如此,有时间有兴趣的家长还可以参加一节与孩子一起的选修课,共读绘本,共做手工……这样的共学、共创,非常有效地增进了爷爷奶奶与孩子们的彼此看见、精神交流,也改善了爷爷奶奶们对幼儿园的了解,实在值得大力推广。
(幼儿园办学理念,秉承陈鹤琴思想)
笔者走访过一百多所乡村幼儿园和小学,深感乡村教育的一大难点,是培养孩子们的自信,激发他们的能动性。在与川中幼儿园中班孩子们的即兴现场互动中,笔者看到了最自信明朗、思维活跃、表达鲜活的一群乡村幼儿。这是川中幼儿园的全人教育质量的生动缩影。
教育和社区发展的核心是“人”。川中幼儿园和川中社大的发展,得益于中国农业大学孙庆忠教授的常年“贴身”指导,老园长张青娥的呕心沥血,接任园长郭文艳和骨干教师们的长年奉献和不断进取。
(孙庆忠教授)
(左一,老园长张青娥)
(右一,现任园长和社大校长郭文艳)
从笔者接触到的几位骨干幼儿教师来看,“川中教育实验”的班子堪称惊艳,连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也展现出了勃勃生机。这样的“豪华阵容”固然为“川中模式”能否大范围推广打上了一个问号,但另一方面,也说明只要有足够的重视、投入、支持,有优秀的带头人和核心团队,在乡村开办出一流的学校、并以一所学校带动村庄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可行的。
(集体生日会,居中为川中骨干老师之一)
在“川中教育实验”这样的案例出现之前,这一命题(能否以一所学校带动村庄的精神文化生活?)或许还是个“科学问题”;川中及类似的教育创新案例的最大意义,不在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,而在于它(们)把这一命题变成了一个“工程问题”。一个问题只要是工程问题,就已经是可解的,就只是如何提高效率、优化方法、复制推广的“有限课题”。
虽然,如此艰巨的“工程问题”,仍然任重而道远。
教育的改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
为了好的教育、理想的教育
邀您参与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的“月捐计划”
点滴行动,让教育的改变发生
标签:
- 01 天天简讯:四川一公务员回应搂抱女同事:她心情不好才拥抱,动作很浅
- 02 一汽奔腾NAT续航达成率97.85%,青岛网约车司机都在夸
- 03 热门看点:pp点点通现在还能用吗 pp点通怎么用)
- 04 广州到深圳火车时刻表 广州到深圳火车时刻表查询
- 05 实习生工资如何申报个税_实习生工资如何记账-环球消息
- 06 天天观察:澳优新品佳贝艾特悦护婴幼儿配方羊奶粉上市
- 07 全球时讯:提前打卡“大运之路” 运动员单程通勤时间不到20分钟
- 08 焦点要闻:依曼丽是哪个国家的品牌_什么档次怎么样
- 09 女主多的玄幻小说(女主是红发红眸的玄幻小说)
- 010 环球动态:景然环境董事长张茂有辞职 2022年公司亏损1180.77万